神圣羅馬帝國有多么強大,史上最偉大的十大帝國
關于【神圣羅馬帝國有多么強大】,今天向乾小編給您分享一下,如果對您有所幫助別忘了關注本站哦。
1、神圣羅馬帝國有多么強大:史上最偉大的十大帝國,蒙古帝國排名第一
10 Ottoman Empire 奧斯曼帝國
奧斯曼帝國在其全盛時期(十六到十七世紀)橫跨三大洲,控制了南歐、西亞和北非的大塊領土。奧斯曼帝國有十九省,并不計其數的諸侯國,其中一些在后期被吞并進了帝國,剩余的則在幾個世紀間一直維持著不同程度的自治權。
奧斯曼帝國雄踞東西方交流中樞長達六個世紀。帝國以君士坦丁堡為首都,在蘇萊曼大帝時期控制著地中海東部大片土地。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堪稱是東羅馬帝國的伊斯蘭繼承者。
9 Umayyad Caliphate 倭馬亞哈里發王國
倭馬亞哈里發王國是四個哈里發王國中的第二個,在默罕默德死后建立。王國由倭馬亞王朝統治,這個名字來自王朝第一位哈里發的曾祖父倭馬亞·伊本·阿拜德·夏姆斯。
雖然倭馬亞家族最早來自麥加,王朝卻以大馬士革為首都。自建立以來,這個國家最后變成了一個占地500萬平方英里的巨大王國,這樣的領土面積不僅是前無來者,同時也是歷史上第五大疆土連貫的的帝國。
倭馬亞是歷史上最大的阿拉伯穆斯林國家,自穆罕默德起到1924年,先后出現了數個哈里發王國,而最后一個就是上面說過的土耳其奧斯曼帝國。
8 Persian Empire or Achaemenid Empire 波斯帝國/阿契美尼德帝國
巴比倫尼亞……在羅馬之前,這些全都屬于波斯帝國。波斯帝國當年基本統一了全中亞,帝國由不同的文化、王國、帝國和部落組成。它也是古代歷史上最大的帝國。波斯帝國在其全盛時期約有領土八百萬平方千米。帝國由居魯士大帝建立,橫跨亞非歐三大洲。
7 Byzantine Empire 拜占庭帝國
拜占庭帝國又稱東羅馬帝國,是中世紀的羅馬帝國。帝國以君士坦丁堡為首都,帝統自古羅馬一系承襲而來,因而拜占庭也可被稱作羅馬帝國,或是羅馬尼亞。
拜占庭帝國存在了一千多年,雖然也遭遇過挫折,丟失過領土,但它當時仍是歐洲在經濟文化和軍事上最強大的國家,從羅馬與波斯、拜占庭與阿拉伯的兩場戰爭中就可見一斑。
帝國在1024年終于因為第四次十字軍東征而崩潰,隨后便分裂成了相互敵對的拜占庭希臘和拉丁帝國。到了1261年,巴列奧略王朝皇帝下令重建君士坦丁堡,復辟拜占庭帝國,但到了14世紀帝國又陷入了持續的內戰之中,終于元氣大傷,再不復昔年之輝煌矣。
6 Han Dynasty 漢朝
戰國時期,中國諸侯林立,一片混戰,個個都想問鼎最高權力。最后秦國脫穎而出,強奪了整個中國,使四千萬人民屈服于其控制之下。然而秦王國并沒有持續多久,很快就迎來了漢朝。
漢王朝控制中國近400年,這段時期被認為是中國歷史在科學成就、技術進步、經濟、文化、和政治穩定等多方面的黃金時代。直到現在,大部分中國人仍會稱自己為漢人。如今世界上人數最多的民族就是“漢人”。
5 British Empire 大英帝國
大英帝國面積之廣大,堪稱是歷史上最大的帝國。帝國總面積一千三百萬立方英里,接近地球總陸地面積的四分之一,并控制著超過5億人口——這個數字也是當時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如此龐大的大英帝國自然給它曾征服過的地方留下了豐厚的遺產,其中包括政治改革、文化交流和生活方式等諸多方面。經過不斷的傳播,英語如今已然是世界上第二大使用最廣的語言,許多語言學家都一致同意,英語實際上已經成為了世界的標準語言。介于這種種的成就,大英帝國無疑堪稱是人類歷史上影響力最大的帝國。
4 Holy Roman Empire 神圣羅馬帝國
神圣羅馬帝國一度是中世紀的“超級大國”。在其全盛時期,神圣羅馬帝國由法國東部、意大利北部、波蘭西部部分領土和整個德國組成。
雖然與其他帝國相比神圣羅馬帝國似乎是小了一點,但他在中歐歷史上的影響力在今天都能感覺到。神圣羅馬帝國的壽命之長,竟令人難以置信地從中世紀早期一直延續到了19世紀。在最后一位神圣羅馬帝國皇帝,弗朗西斯二世退位后(后來此人成為了奧地利帝國的弗朗西斯一世),帝國隨即為法國的拿破侖所擊敗,并在1806年8月6日正式瓦解。
隨著神羅的崩潰,瑞士、荷蘭、奧地利帝國、比利時、普魯士帝國、列支敦士登公國、萊茵聯邦和法蘭西第一帝國等國紛紛開始了自己的崛起之路。
3 The Russian Empire 俄羅斯帝國
俄羅斯帝國自1721年建立,一直延續到了1917年俄羅斯大革命方告終結。它是沙皇獨裁的繼承者,也是蘇聯的前輩。這個國家是歷史上第二大疆土連貫的帝國,僅僅被蒙古帝國征服過一次,同時在領土上它也是僅次于大英帝國和蒙古帝國的第三大國家。直至1866年,俄羅斯帝國的領土一直延伸到了東歐、亞洲,甚至還有北美。
(譯注:按俄羅斯及世界主流學派觀點,“沙皇俄國”是1547–1721年間俄羅斯的國號,而1721年彼得大帝在與瑞典的大北方戰爭勝利后,被俄羅斯元老院授予“全俄羅斯皇帝”的頭銜,正式稱皇帝,從此以后的俄羅斯正式國號為“俄羅斯帝國”,不再稱為“沙俄”。但中文中仍習慣將“沙俄”這個名稱用于指18世紀以來的俄羅斯帝國,并相應地將俄羅斯帝國皇帝稱為“沙皇”。)
2 Roman Empire 羅馬帝國
羅馬帝國一開始由神職國王統治,隨后專為共和政體(這段時間或許是他們最偉大的時期),最后變為帝國。羅馬帝國的創始者本事一群農民,他們與群狼斗爭以保護自己的家畜,最后竟一步步建立了史上最偉大的帝國,堪稱是一段傳奇。
羅馬帝國(古羅馬)在軍事和政治系統上皆有國人的成就,也是延續時間最長的帝國之一。從其建立到拜占庭帝國沒忘,古羅馬共延續了整整2214年哩!古羅馬對西方世界貢獻極大,包括法律、戰爭、藝術、文學、建筑、科技、宗教和語言諸多方面。
實際上,許多歷史學家認為羅馬帝國堪稱是一個完美的帝國——影響深遠、社會公平、壽命長久、土地廣闊、軍力強大、經濟優越。羅馬帝國的影響甚至還延續到了現代,因為就連天主教會都收到了羅馬的影響,其行政精神和華麗壯觀的表現方式就是從羅馬帝國這里學習來的。
1 Mongol Empire 蒙古帝國
蒙古帝國自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曾發下誓言:要讓世界臣服于他的腳下,而他基本上也做到了。他首先整合了蒙古各部,隨后便將視線轉向了中國,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蒙古帝國的領土可從越南一直到匈牙利,它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疆土連貫的帝國。蒙古帝國帶來了地球村的概念,人類第一次擁有了世界史的概念。在打仗方面,蒙古人是勇猛無畏的戰士,在治國方面蒙古人重視工商貿易發展促進了大陸貿易和海上貿易,開啟了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蒙古時代。
2、神圣羅馬帝國有多么強大,神圣羅馬帝國真的
法國哲學家伏爾泰曾說:
神圣羅馬帝國“既不神圣,也不羅馬,更非帝國”。
這句話清楚地表明神圣羅馬帝國的內部是多么的混亂和復雜。
它不像英國、法國那樣結構簡單,而是由數百個高度自治的獨立王國組成的聯合體。
雖然伏爾泰所說這個帝國的獨特之處顯而易見,但正是這種獨一無二的結構使其得以存在千年。
這幅圖中雙頭鷹的翅膀上是神圣羅馬帝國內部各個國家的盾形徽章
由于缺少一個占絕對統治地位的中央強權存在,帝國免于產生專制的暴君,而暴君往往是歷史上許多國家滅亡的根源。
于是,帝國在不同地區各自領主的統治下得到繁榮發展。
因此,神圣羅馬帝國盡管獨特而令人費解,但在世界歷史上發揮了至關重要且持久的作用。
與帝國的混亂和復雜的性質相似,神圣羅馬帝國的建立沒有一個公認的時間。
一個流行的說法是,神圣羅馬帝國萌芽于800年。
5世紀西羅馬帝國滅亡后,東羅馬帝國繼續存在,即所謂的拜占庭帝國。
這幅畫描繪了君士坦丁大帝在這里受洗成為基督徒的場景。君士坦丁大帝將羅馬帝國的首都遷至拜占庭,以便更好地管理東部邊境
300年后,教皇利奧三世被迫逃離羅馬,向強大的法蘭克國王查理曼尋求幫助。
得到滿足后,教皇加冕查理曼為“羅馬人的皇帝”。
查理曼的統治范圍大致是現在的德國和法國,因此這個頭銜實際上是從東羅馬帝國搶回西方的。
教皇的行為并沒有激怒太多人,因為當時羅馬皇帝的頭銜被一個女人——東羅馬帝國的女皇艾琳所有。
800年的圣誕節,教皇利奧三世為查理曼大帝加冕
814年,查理曼大帝去世,繼承大戰隨即爆發。
法蘭克王國曾數次分裂又重新統一,最終分裂成三個重要的王國:德意志、法蘭西和意大利。
直至962年之前,羅馬皇帝的頭銜已名存實亡。
然而正是在962年,教皇再次陷入危機——教皇約翰十二世遭到意大利侵略。
而法蘭克國王奧托一世前來相助,并推翻意大利國王,征服了意大利。
作為回報,教皇約翰則為奧托加冕。
奧托大帝
奧托成為首位被加冕為皇帝的日耳曼人。
此后,不僅帝國以日耳曼人為核心,幾乎所有繼任者也都是日耳曼人。
神圣羅馬帝國具有獨特的組織結構,由于皇帝由教皇任命,帝國與羅馬主教之間的關系非常復雜而又緊張,兩者在數世紀間一直進行著曠日持久的權力斗爭。
皇帝和教皇之間不斷的權力斗爭導致一些皇帝罷免了不支持他們的教皇。
然而,教皇的權力也在不斷膨脹,至11世紀中葉兩者幾乎勢均力敵,出現了著名的“授職權之爭”。
兩者間的沖突導致帝國爆發了近50年的內戰。
這場戰爭意義重大,標志著中世紀早期的結束,并為中世紀的鼎盛時期奠定了基礎。
1250年,隨著腓特烈二世去世,神圣羅馬帝國在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中最終失敗,皇帝和教皇之間的權力平衡被徹底打破。
帝國雖仍存在,但已異常虛弱,以至竟然23年無法決定腓特烈二世的繼任者。
這是第一次發生這種情況,但不會是最后一次,帝國后來又經歷了兩次更長的沒有統治者的時期。
正因為如此,皇帝的角色開始邊緣化,各封建領地幾乎獨立自主,這也決定了帝國的獨特結構。
由于選擇統治者非常困難,帝國于1356年起推行“金璽詔書”制度,即由7名選侯投票推選皇帝。
七名選侯通過投票確定繼任皇帝的人選
這一改革效果明顯,隨后三個世紀皇權更迭從未間斷,并且都來自同一個家族:哈布斯堡家族。
由于皇權來源的一致性,帝國得以擴大影響,拓展領土。
我們很難依據今天的國境線來嚴格劃定神圣羅馬帝國的疆域,但它基本涵蓋了現在的比利時、德國、荷蘭、盧森堡、瑞士、奧地利、捷克和斯洛伐克共和國,以及法國東部、意大利北部、斯洛文尼亞和波蘭西部地區。
雖然它的陸地面積遠遠落后于歷史上的其他帝國,但覆蓋了許多重要的歐洲國家。
所以,若以權力和影響衡量,神圣羅馬帝國仍可排在帝國排行榜的前列。
圍繞神圣羅馬帝國皇帝徽章的是七名選侯的徽章
1517年,馬丁·路德發表《九十五條論綱》后,新教改革席卷歐洲。
羅馬帝國分成兩派:一派信奉路德教,另一派仍然信奉天主教。
宗教造成的緊張局勢使國家陷入癱瘓狀態,并持續了幾個世紀。
盡管如此,在查理五世的統治下,帝國的整體實力依然有所增長。
查理五世作為西班牙的國王,為哈布斯堡王朝掠奪了大片領土。
此時,神圣羅馬帝國和西班牙帝國的聯合使之成為歐洲有史以來最接近普遍君主政體的國家。
查理五世統治下的帝國擁有近150萬平方英里的領土,是第一個被稱為“日不落帝國”的國家
雖然查理五世努力阻止路德教的傳播,但1555年德意志貴族們仍然簽署了《奧格斯堡和約》,確定了“教隨國定”的原則,允許各統治者為其國家選擇宗教信仰。
當然,他們只能在路德教或天主教中選擇。
查理五世遜位時,將帝國分割成西班牙和奧地利兩部分,并將王位傳給他的弟弟斐迪南。
盡管歐洲各國簽署了《奧格斯堡和約》,但宗教緊張局勢仍在繼續,最終導致七個省脫離西班牙和神圣羅馬帝國,組建起荷蘭共和國。
宗教沖突升級為“三十年戰爭”,成為人類歷史上最殘酷的沖突之一,造成了超過800萬人的傷亡。
“三十年戰爭”中傷亡者多是神圣羅馬帝國的公民
戰爭從1618年持續到1648年,帝國中的天主教國家和新教國家兵戎相見,很快演變成一場歐洲大陸所有主要國家參與的權力爭奪。
《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的簽訂標志著戰爭的結束,該條約極大地改變了歐洲面貌。
西班牙不再擁有對荷蘭共和國的控制權,神圣羅馬帝國中那些講德語的中歐國家也獲得了國家自治權。
權力的分散意味著帝國開始瓦解,封建領主則掌握著實權。
所以,許多歷史學家由此認為,與其將神圣羅馬帝國視為帝國,不如說它是一個由不同的德意志國家組成的松散聯邦。
《威斯特伐利亞和約》象征歐洲三十年戰爭結束
查理五世或許是最后一位加強中央集權的皇帝,因為在他之后這幾乎再無可能。
當然,有些人仍然相信“帝國”的概念,認為只要“帝國”存在,就可阻止歐洲陷入王公割據的狀態。
帝國的最后時光是在兩個最重要的德意志強國奧地利和普魯士為爭奪統治地位而發動的“七年戰爭”中度過的。
這場全面沖突起源于對西里西亞的爭奪。
但真正給帝國致命一擊的是法國大革命。
巴士底獄被攻陷,是數十年來君主專制和天主教會鉗制下所累積的不滿集中爆發的結果,當然,也少不了啟蒙哲學家們的著作的“煽動”
早在13世紀,法國君主就已覬覦神圣羅馬帝國的領土,只是吞并計劃并未成功。
所以,法國需要一位意志堅定、雄心勃勃,且具有吞并領土意志和能力的統治者。
法國大革命之后,他們迎來了理想的統治者法蘭西皇帝拿破侖·波拿巴。
拿破侖用狡猾的手段達到了目的。
他宣稱自己是查理曼大帝的繼承人,發誓要廢黜弗朗西斯二世,并將神圣羅馬帝國納入領土。
弗朗西斯二世
弗朗西斯二世自然不愿束手就擒,他寧愿玉石俱焚,也不想把王位拱手讓給死敵拿破侖。
于是,弗朗西斯二世干脆解散了帝國,并于1806年8月6日辭職。
此舉標志著神圣羅馬帝國千年歷史就此終結。
對許多人來說,問題不在于帝國何時結束,而在于它是否曾是一個真正的帝國。
如前所述,關于神圣羅馬帝國,伏爾泰曾說過一段著名的話:
“這個曾被稱為以及依舊被稱作‘神圣羅馬帝國’的政體,在任何層面,既不神圣,也不羅馬,更非帝國?!?/p>
伏爾泰
當歷史學家和歷史愛好者爭論神圣羅馬帝國是否有資格成為帝國時,都會一次又一次地引用伏爾泰這段話,不過爭論至今仍未塵埃落定。
關于伏爾泰的那段話,我們要注意當時的語境。
伏爾泰生活在18世紀,當時帝國正在迅速衰落。
他是法國人,同時也是啟蒙運動的一員,所以將神圣羅馬帝國視作阻礙現代社會進步的封建余孽也就不足為奇了。
18世紀80年代后期的諷刺畫,反映的是一名普通人需要負擔教士和貴族的日常開銷
首先,關于伏爾泰所說的“它不神圣”。
雖然神圣羅馬帝國創立后很久才冠以“神圣”一詞,但這對其至關重要。
原則上,皇帝被視為教皇的保護者和基督教的捍衛者,但在現實中,事情并沒有那么簡單。
皇帝和教皇之間的分歧導致教皇在帝國政治中變得多余。
然而,“神圣”不只與教皇有關,它還顯示出帝國不是一般的君主政體,它具有無須教皇批準的神圣使命。
事實上,“神圣”一詞是在羅馬教皇已與帝國疏遠后才加上的,從而使帝國進一步撇開與教會的聯系。
查理曼大帝作為一名虔誠的天主教徒,致力于處理好與教皇的關系
其次,關于伏爾泰所說的“它不羅馬”。
這似乎是老生常談,從表面上看,神圣羅馬帝國確實不是羅馬人的,而是日耳曼人的,所以并非古羅馬帝國的嫡傳。
而且,神圣羅馬帝國的“羅馬”二字也來自希臘化的東羅馬帝國而非西邊的古羅馬帝國,查理曼大帝與古羅馬帝國的聯系非常微弱。
但不可否認,羅馬皇帝的頭銜仍然擁有很高的威望和地位。
最初神圣羅馬帝國確實被視為古羅馬的延續,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它愈發日耳曼化罷了。
東羅馬帝國查士丁尼一世在其統治期間致力于恢復羅馬的榮耀
再次,帝國這個關鍵術語確實很難確定。
按照今天的標準,神圣羅馬帝國并不符合傳統帝國的概念:由單一君主、寡頭或主權國家統治的廣泛的國家或國家集團。
神圣羅馬帝國確實只有一個皇帝,但各地的國王們在各自領土上往往擁有比皇帝更大的權力。
這種不可思議的獨特結構,使歷史上任何一個“帝國”都不能與之相比。
這便可以理解為什么伏爾泰會宣稱,這些與他同時代的、拼湊的司法管轄區不具備成為帝國的資格。
不過,神圣羅馬帝國皇帝確實統治著一大片不同的領土,只是當他試圖進一步統一管理時遭到抵抗,最終以失敗告終。
這幅畫描繪了帝國的復雜結構,神圣羅馬帝國的皇帝坐在寶座上
從本質上講,一個帝國是由很多地方共同統治的,因此神圣羅馬帝國確實符合這個標準。
它在中世紀大部分時間都是歐洲最強大的國家之一,甚至就是最強大者。
若因其獨特的建立過程和后來的崩潰就不承認為帝國,似乎忽視了它在“黃金年代”擁有的巨大權力。
神圣羅馬帝國誕生在中歐從一個單一宗教的封建農業社會逐漸向城市性的、宗教多樣化和集權化社會轉變的過程中。
然而,似乎正是這種轉變為其敲響了喪鐘。
馬丁·路德發起宗教改革運動
神圣羅馬帝國無法在歐洲社會的巨大變化中生存下來,這也許是其獨特的結構所決定的。
它雖被社會淘汰,但不能否認曾為帝國的事實。
事實上,在很長時間里,人們將神圣羅馬帝國視為唯一的帝國,即便滅亡后仍是如此。
原因不僅在于它的獨特性,還在于直到今天我們仍可以感受到它在整個歐洲歷史上當之無愧的地位和重要影響。
“螢火蟲全球史系列031”
《影響世界走向的24個帝國》
[英] 凱瑟琳·馬什編 著
定價:68.00
中國畫報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1.12
本文關鍵詞:神圣羅馬帝國很強嗎?,神圣羅馬帝國的國家,神圣羅馬帝國是,神圣羅馬帝國構成,神圣羅馬帝國 羅馬。這就是關于《神圣羅馬帝國有多么強大,史上最偉大的十大帝國》的所有內容,希望對您能有所幫助!更多的知識請繼續關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識網站:http://www.55665588.com!
版權聲明: 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旨在傳遞更多信息,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